首頁
1
最新消息
2
醫藥知識
3
家中應常備的創傷外用藥4
https://www.pharmintw.com/ Pharm In TW 康鈺藥局
Pharm In TW 康鈺藥局 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150號
當腰痠背痛時,很多人會選擇去藥局購買痠痛貼布或噴劑,來緩解不適感。根據外媒報導,先前美國一名17歲少年因為使用過量的痠痛外用藥品,引起水楊酸中毒,最後在訓練時暴斃身亡。到底長期使用痠痛外用藥品,可能會發生哪些副作用呢?在使用上有什麼禁忌呢?   常見的痠痛外用品成分 有些痠痛外用藥品以中藥製成,內含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藥材,像是紅花;有些是以薄荷、樟腦製成,主要是清涼散熱,紓緩疼痛。但真正想要達到消炎止痛效果,需選擇含有消炎止痛成分的外用藥品,包括含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或水楊酸鹽(Salicylates)類成分藥品。     一、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 NSAIDs是具有抗發炎作用的解熱鎮痛劑,其作用機轉是抑制合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簡稱PGs)所需要的環氧化酶(Cyclooxygenase,簡稱COX),使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無法轉化成前列腺素,阻斷發炎反應,因而產生解熱、鎮痛、抗發炎的效果。 含NSAIDs藥品大部分都有腸胃道的副作用,特別是有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病史之患者,使用前應先經過專業醫師及藥師評估才可以使用。曾對其他止痛、發燒或抗發炎藥品有過敏反應的患者,使用前應諮詢專業醫藥人員。 (圖:正常發炎路徑圖) (圖:非類固醇類止痛藥介入後的反應)   二、水楊酸鹽類(Salicylates) 水楊酸鹽最著名的就是阿斯匹靈(Aspirin)。阿斯匹靈學名是乙醯水楊酸,為最早的消炎止痛藥品,但它對於腸胃道有刺激性,會讓人產生嘔吐、噁心,甚至是消化性潰瘍,如果劑量過高,可能會造成水楊酸中毒(耳鳴、暈眩、噁心、嘔吐等)。   在痠痛外用藥品中最常見的水楊酸鹽成分為甲基水楊酸鹽(Methyl salicylate),又稱冬青油,正常情況下人體可以自行代謝,但長期過量使用亦可能使藥物堆積在體內,造成水楊酸中毒,進而產生相關副作用,嚴重可能危及生命。   特別要注意的是:阿斯匹靈可能會對蠶豆症病患造成溶血問題,影響病患的安全。故蠶豆症病患應避免使用阿斯匹靈、含有水楊酸鹽(Salicylate)或甲基水楊酸鹽(Methyl salicylate)成分之藥品。若曾經對阿斯匹靈或水楊酸鹽過敏者,請勿使用此類藥品,避免發生過敏反應。 (圖:水楊酸化學式)   痠痛外用藥品劑型分類 常用的痠痛外用藥品以劑型分類,可以分為噴劑、貼布、藥膏等,貼布還可以分為油性貼布跟水性貼布,油性貼布黏得牢但容易有殘膠,同時也含有有機溶劑,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紅腫;水性貼布過敏的問題較少,但較容易脫落。   噴劑類型因為使用方便,特別是在體育競賽時,很多復健科醫師會以噴劑取代貼布;噴劑因為是液體,所以流汗時會帶走皮膚上的藥物,使藥物的作用大打折扣,但使用噴劑可以避免貼布引起的濕疹或過敏等副作用。有些噴劑內會添加薄荷醇(menthol),能短暫產生涼爽的感覺,有助於降低疼痛感。   使用痠痛外用藥品的注意事項 在使用痠痛外用藥品時,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像是: 若主成分或賦型劑中含有薄荷醇、甲基水楊酸鹽(Methyl salicylate)、辣椒素(Capsaicin)等成分,可能會引起皮膚產生刺激或灼熱感,這時候不可以用繃帶或局部加熱,以免造成皮膚灼傷。一般痠痛外用藥品盡量避免大面積或長期使用,導致藥物累積在體內無法順利代謝,進而造成相關副作用,嚴重可能危及生命。過去曾有出血病史、對NSAIDs藥物過敏、目前正在使用口服或外用止痛藥的民眾,使用相關成藥的時候,應詳細閱讀藥品內的仿單,了解相關注意事項,最好能與專業醫藥人員確認後使用。如果在用藥的過程中,皮膚出現紅疹,而且有發燒、喉嚨痛、眼睛不適及口腔潰爛等狀況,有可能是藥物過敏的反應,應該停藥、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目前正在使用的藥物。使用上出現像是腸胃不適、噁心、想吐、暈眩等相關副作用,一定要停藥並儘速就醫。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如需使用,應諮詢專業醫藥人員,不可以自行使用。使用噴劑時,要避開眼睛、黏膜、傷口或皮膚損傷的地方,避免造成刺激、過敏或感染,引起更多的問題。因為疼痛發作時間大多在半夜、清晨,除了當下的疼痛外,可以選擇在夜間洗完澡後使用噴劑,讓藥效有效發揮。 痠痛外用藥品之常見藥物差異表(資料來源: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   除了痠痛外用藥品之外,還有什麼可以緩和痠痛? 如果是因為運動所造成的痠痛,可以盡量避免使用藥物,採用伸展方式,讓肌肉往不同方向延伸,可以緩解運動時的肌肉緊繃;當然也可以藉由適度按摩紓緩肌肉,透過伸展和按摩痠痛部位,除了能促進血液循環,提供肌肉更多養分,還能減少肌肉的緊繃度,達到紓緩痠痛的目的。 「痛覺」是人體保護自己的警訊,雖然外用藥品方便,且相對安全,但仍不可長期使用,若長期感覺不適,應該要與專業的復健科醫師討論,適時揪出病因、對症下藥,才能真正解決痠痛問題。 食藥署提醒,防疫期間非必要少去醫院等人多場所,有慢性病用藥或一般用藥需求的民眾,所持醫師開立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除了可於就診醫療院所調劑領藥外,亦可選擇至社區藥局領藥,由專業藥事人員提供用藥諮詢服務,以減少進出醫院的頻率,降低感染風險。食藥署最後呼籲,防疫期間建立良好衛生習慣、正確防疫很重要,維持手部衛生、保持社交距離、人潮擁擠及密閉空間請務必戴上口罩,防疫需要你我一起努力!!   審稿專家: 高雄長庚醫院復健科 主治醫師 楊宗勳醫師(文章來自: 食藥好文網: https://article-consumer.fda.gov.tw/subject.aspx?subjectid=2&id=3590&parentid=0 ) https://www.pharmintw.com/hot_420322.html 痠痛外用藥品真的能夠減少痠痛?該如何使用才正確? 2025-04-29 2026-04-29
Pharm In TW 康鈺藥局 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150號 https://www.pharmintw.com/hot_420322.html
Pharm In TW 康鈺藥局 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150號 https://www.pharmintw.com/hot_420322.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4-29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pharmintw.com/hot_420322.html

相關連結:https://article-consumer.fda.gov.tw/subject.aspx?subjectid=2 ...

藥師,我剛剛受傷去看醫生,他只叫我來買優碘欸,不用擦藥膏嗎 ?

藥師,我要幫家裡準備急救箱,白藥水,優碘還有雙氧水有什麼不一樣啊?

生活上常因為一個不小心而受傷,其實簡單的傷口是可以透過自行包紮處理,只要正確的使用外傷用藥及敷料,就可以減少傷口的不適以及降低傷口的感染機會喔!那外傷用藥及外用敷料包含哪些呢?外傷用藥包括外傷藥水及外傷藥膏,外用敷料則是分為一般敷料及特殊敷料。

外傷藥水

小時候總會看見家裡的醫藥箱中,放滿了五顏六色的外用藥水,有紫的、黃的、紅的、棕色的,到底該使用哪一瓶呢?其實,以前常使用的黃藥水、紫藥水或是紅藥水等,在現在的醫療環境已較少使用,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外用藥水以優碘及白藥水為主。

優碘的主要成分是「碘」,可做為較深層的消毒使用,但因為殺菌效果較強,可能會抑制傷口的組織生長,因此在使用優碘時,建議讓優碘在傷口停留30秒到2分鐘後,就使用生理食鹽水將優碘清洗乾淨,避免傷口染色。

白藥水除了殺菌的成分benzalkonium外,還含有局部麻醉劑、血管收縮劑及抗組織胺等成分,所以具有殺菌、止痛、止血及消腫的效果,且在使用上較不刺激傷口,但因其中的消毒成分比優碘弱,因此建議用於消毒表淺性傷口。

外傷藥膏

外傷藥膏主要是以3-4種成分的複方抗生素藥膏為主,藉由廣效性的殺菌作用來減少傷口感染機會,此外油膏的劑型也具有減少傷口滲血及沾黏的作用。

另外,常見的外傷藥膏還有銀離子藥膏,銀離子藥膏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可以殺死常見的皮膚表層細菌,通常做為燙傷使用。如果家中沒有常備銀離子藥膏的話,也可以使用抗生素外傷藥膏作為替代使用。且外傷藥膏的使用時機為消毒後使用,如果傷口屬於表淺性傷口或是無感染跡象,並不建議使用外傷藥膏,因為可能會有增加抗藥性的風險。

一般敷料

目前常見的外用敷料為紗布,也有較新的不織布材質,可減少傷口在換藥時的沾黏情形;另外也可使用石蠟紗布,因石蠟紗布主要成分含有凡士林,有些還有添加優碘或是抗生素等,所以油性的特質可減少傷口的沾黏情形且不需要每天更換,只需清潔紗布表面的組織液即可,但只適用於組織液少的傷口。

且通常在使用敷料的時候,會使用膠帶固定,在膠帶的選擇部分,需要特別注意如果家中有老人家或是嬰幼兒可以選擇敏感性或是嬰幼兒專用膠帶,在黏貼上較不會有殘膠問題,可以減少皮膚刺激及過敏反應。

特殊敷料

過去人們現在的傷口照護觀念已經由乾式照護轉為濕式照護,在濕潤狀態下癒合的傷口可以恢復得更好,並且減少留疤的機會。目前最常見的特殊敷料是人工皮。

人工皮是最常見的濕式敷料,用途廣泛,人工皮會吸附傷口的組織液並形成白色的狀態,一旦組織液外滲或是人工皮即將飽和時,就需要替換人工皮以免造成病菌入侵。人工皮的優點之一是具有防水能力,但還是需注意不要讓水從邊緣處滲透進去。較深的傷口建議選擇較厚的人工皮,除了可以增加吸附能力,也可減少不小心撞到的衝擊。

使用時機:適合乾淨且非大片不規則傷口,傷口組織液已經減少時使用。

使用方式:以消毒過剪刀剪下大於傷口約1-2公分大小的人工皮,貼在消毒過後的傷口。

另外,要再次提醒民眾,在消毒傷口時,可先使用生理食鹽水大量地沖洗掉傷口上的髒污與異物,再用沾濕的無菌棉棒,以由內往外的方式在傷口畫圓清潔,且不要重複使用棉棒,如果是太深的傷口建議交由醫院進行清創,以免造成後續的感染。

最後,藥品的開封期限也很重要,開封後的大瓶食鹽水建議只能放置一週,小罐建議至多放置一天,其他像是外傷藥膏或是藥水建議半年內就要丟棄,因為藥品效價會隨的空氣的氧化或是溫度影響而逐漸降低,在消毒傷口的同時,一定也要注意藥品的保存效期,才能確實達到消毒的效果。(文章來自: 食藥好文網: https://article-consumer.fda.gov.tw/subject.aspx?subjectid=2&id=3608&parentid=0 )

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